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
《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月14日
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圳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顺应新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更好把握国家战略叠加重大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努力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深圳金融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驻深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扎实推进金融稳定、发展、创新各项工作,规模实力稳步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组织体系加快健全,服务功能日益完善,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1.金融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深圳金融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和支柱地位持续提升。2020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189.6亿元,按现价计算的“十三五”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5%,占同期全市GDP的比重达15.1%,占服务业的比重达24.4%;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472.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居各行业首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0.2万亿元和6.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16%。总体上看,各领域主要金融指标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三位,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在2020年9月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深圳位列全球第9位,较2015年9月提升了14位,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
2.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
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业分行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690家,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密度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银行业总资产10.45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53%,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2.22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55%,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法人保险机构总资产5.46万亿元,增长72%,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创新型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率先落户,理财业务规模约占全国的1/5;设立全国首支规模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国内首家个人征信公司、第二家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等注册成立;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PE/VC机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业态发展活跃。一批本土法人机构进入行业前列。2020年度,深圳有5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6家公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5家创投机构管理资本量进入行业前二十。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在分别排名“世界500强”第21、第189位,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3.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多层次资本市场全球领先。深交所2016-2017年连续两年IPO数量超过纳斯达克、纽交所、伦交所、港交所等全球主要交易所,居全球首位;2020年深市股票成交金额162.22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三。截至2020年底,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354家,比2015年增加60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4.19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44.8%。资管、保险市场稳步扩大。2020年底,深圳辖区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1],约占全国的1/4。2020年深圳保险市场实现原保费收入1453.5亿元,较2015年增长124%;保险业实现增加值618亿元,仅次于北京。区域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率先落地不良资产跨境交易等创新业务,依托“跨境通”交易平台完成全国首单商业保理资产、租赁资产对外转让;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落地国内首笔跨境碳资产回购融资业务;由香港交易所集团设立的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式开业运营。
上一篇: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园片区重点更新单元拟拆除范围内历史违法建筑物业权利人核实结果的公示(第七批次)
下一篇:龙岗打出“组合拳”稳经济促发展